【歷史重演】中國經濟會否步入80年代日本的後塵?

In 进阶交易教学
04 11 月, 2021

1968年日本經濟超過當時的西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,而中國則在2010年成功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。日本的經濟奇蹟是由 50 年代開始直到 80 年代,歷時近 40 多年;而中國的經濟奇蹟是由 1978 年改革開放開始延續至今,同樣40多年。上文已描述了日本經濟為何會遭受重創,這次主要來探討中國會否步日本後塵。

兩國相似之處

兩國在社會問題,經濟問題,國際政治問題上有許多相似的地方。

社會問題:

在社會問題上,兩國有相似之處:社會架構及人口老化問題

在社會結構方面,中國的社會流動在經歷了幾十年的快速經濟增長後停滯不前。 今天,中國的社會經濟階梯幾乎沒有機會讓位於社會中下層向上。在2014年的全國調查顯示,在中國,下層與中下階層之間的代際流動性停滯不前。68%自視為中下階層的人的家人同屬中下階層,87% 自視為下層的人士的家人也處於同一個階層。換言之中國大多數低層人士都停留在社會階層金字塔的底部,無法往上爬。

中國社會結構是以官本位而且並沒有監督,所以官員腐敗在中國並不是新聞,導致社會上官民矛盾,平民對官員沒有抵抗力。 這個平民不僅指社會中下層,即使是富商也只能賄賂官員,以防止他們成為獵物。而當時的日本社會流動也被各大財團把控,無論是從政還是從商都存在職場天花板,只要不是財團的人根本不可能進入上流社會。這在中國也是一樣,有權力的職位由同一群人控制。

而在人口老化問題上,中國因在毛澤東時期的一孩政策導致中國出生率出現斷層,人口結構嚴重失衡。瑞銀的一項調查顯示,中國有2.45億人是“60後”,領跑全球。 儘管中國在2015年後徹底改行二孩政策,但由於社會風氣的變化,二孩政策並不奏效。 相反,2019年的出生率是194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。人口老化意味著勞動人口減少,難以支撐城市的經濟增長,增加了醫療福利體系的負擔。而當年的日本在戰後老人化日漸嚴重,當時65歲以上長者佔人口比例達7.1%。

經濟問題:

在經濟問題上,兩國有相似之處:經濟增長長期依賴出口,生產優勢下降。

經濟增長長期依賴出口,中國的GDP增長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出口,由1987年起,出口占總GDP增長最低也有約11%,最高在2006年占36.04%。 而日本在80年代初進行產能轉型型後,擴大了電子技術和航空等高技術製造工業,也增加了日本的出口產品。

生產優勢有所下降,就像美國、日本等主要工業國一樣,生產優勢也有所下降。 中國正在經歷同樣的過程,因為經濟是一個循環, 當工業增長帶動經濟增長時,人們會追求更好的生活質量。當人們要求更高的工資和更好的保障和假期時,工業生產成本就會上升,導致與其他國家工業相比競爭力較弱。 迫使製造商只有選擇機械化生產,或將工廠轉移到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其他地方。 中國曾經是很多國家的選擇,但現在中國也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,因為和所有經濟發達國家一樣,中國的經濟發展導致人們的工資上漲,中國的產業競爭力下降。

國際政治問題:

在經濟延伸的政治問題上,兩國有相似之處:來自他國的打壓和經濟戰。

在出口問題上,由於中國對出口企業實行補貼政策,導致成本下降,中國與美國形成了巨大的貿易逆差。2018年,中美貿易逆差達到美國貿易逆差總額的48%,美國因此要求中國罰款並提高各種產品的巨額關稅。而日本當年的情況也相差不大,1985年日美貿易逆差達到美國貿易逆差總額的39%。美國隨即決定強迫日本等國簽署廣場協議,以提高美國商品的競爭力。 最終,日本政府對貨幣的無知導致了極其嚴重的後果。